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在菏泽初长成
育“冠军”造“巨人”,特色产业全链蝶变
当前,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10万亩果蔬基地产销两旺;基地供应链的下游企业——山东佳美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智能化生产线正将新鲜果蔬转化为一瓶瓶鲜榨果蔬汁,工人们熟练操作着世界领先的600MPa(兆帕)超高压灭菌设备,这些采用HPP(High Pressure Processing)超高压冷灭菌技术生产的生鲜饮料,陆续发往瑞幸咖啡、喜茶、古茗等知名企业。
在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上,佳美食品名列其中,标志着牡丹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佳美食品进驻菏泽30年来,先后完成22次增资,累计投入超2亿美元,亩均投入突破1000万元,亩均产出5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为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佳美食品已成长为亚洲大型全品类果蔬汁加工企业。2025年1至5月实现营业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61.15%,税收2963万元、同比增长53.28%。
“自从加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链条,收入比单干时翻了一番。”种菜大户王胜掌笑着说。这种一体化模式彻底改变了农业生态。佳美食品先后签约20万亩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带动10余万户增收。仅农副产品一项,每年就为农民创造4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共菏泽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体会议上获悉,作为山东省农业大市,菏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培优塑强农业全产业链,规上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000亿元,牡丹省级农高区通过验收,郓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评国家级园区;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成武、单县、巨野大蒜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菏泽牡丹、单县羊肉汤跻身全省农产品公共品牌前列,芍药鲜切花产量占全国市场60%以上。从牡丹芍药的“一花独放”,到汉服、大蒜等“百花齐放”,菏泽特色产业正以集群化、品牌化、全链化发展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
再看牡丹产业。每到周六晚,菏泽尧舜牡丹直播间里总是热度爆棚。牡丹花蕊茶、面膜、精华乳等系列产品一亮相,便引得粉丝争相抢购,在线人数与下单量屡创新高。
作为菏泽最亮眼的“金字招牌”,牡丹产业已形成从种植到全产业链融合的成熟生态。菏泽拥有30余处牡丹芍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千亩以上基地3个、观赏园6个,微型牡丹盆栽基地3个,对全国牡丹苗木的供给率超85%,出口量占全国90%,奠定了全球牡丹产业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当地锚定“稳种植、深加工、塑品牌”方向,推动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向“接二连三”融合跨越,120余家相关企业开发出涵盖牡丹籽油、茶、日化品、生物医药等11大类260余种产品,远销海内外,成功跻身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实现了从“一朵花”到全产业链的“美丽蝶变”。
“原以为得花半个月跑遍各部门办手续,没想到‘汉服经营一件事’专门窗口两天就把许可证送到了手上。从创办多乾服饰到现在才半年,已进账20多万元了!”说起返乡创业过程,曹县孙庄村大学生孙帅的兴奋溢于言表。
汉服,是菏泽特色产业另一项单项冠军。曹县稳坐全国最大原创汉服生产基地的位置。当地原创汉服加工企业占比超90%,从业者近10万人。更难得的是,方圆5公里,从面料供应、设计打版到生产制作、电商销售,再到品牌孵化的完整产业链条已然成型,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效应让曹县汉服产业底气十足,并成功跻身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据统计,全县汉服上下游企业达2753家,网店数量突破1.5万个;2025年上半年,汉服销售额达61.4亿元,同比增长10.27%,持续占据全国市场“半壁江山”。
为推动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菏泽市制定出台支持曹县汉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采取系列创新举措。为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当地与金融机构携手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累计发放贷款超268亿元,14.6万名从业者获得授信,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人才支撑上,当地职业院校紧扣产业需求,开设美学、服装设计、直播电商等定向专业,1100余名在校生潜心钻研,未来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生力军”。(记者 赵念东 通讯员 郜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