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文艺的“破圈”密码
【 字体:
打印
时间:2025-10-14 08:53 来源:大众日报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兴起,人民大众可以更广泛地参与到各种文艺创作与活动之中,人民大众真正成为文艺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欣赏者,这就是新大众文艺。”自2024年7月《延河》杂志刊发的《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一文提及“新大众文艺”理念后,社会各界对此持续展开讨论,形成了“新大众文艺”的理论阐释与文化解读热潮。

10月13日,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淄博举行。中宣部、中国作协有关同志,省及各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省内外专家学者,新大众文艺创作者及生产传播机构代表齐聚一堂,从理论建构、创作规律、媒介传播到价值引领、社会影响等方面,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立体的新大众文艺生态全景,并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核心——今天的新大众文艺,必须是扎根人民、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艺;是打破圈层、拥抱技术变革的文艺;是既有精神高度、又充满生活烟火气的文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致辞中提到,伴随着技术革命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文艺生产机制和艺术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短视频、微短剧、网剧等一大批带有鲜明“人民性”特征的新型文艺形态不断涌现,新大众文艺正成为新时代文学领域重要的思考研究现象。

“新大众文艺”这一概念是基于媒介技术变革的角度提出的。山东网络作家杀虫队队员认为,网络小说被称作网文,虽然传播媒介是“网”,但归根结底还是“文”,一个震撼人心的好故事才是最重要的。“新大众文艺的首要立场应是人,不能只顾着‘新’,忽略了‘美’。”

相比阅读的大众化,更大的转变是创作的大众化。座谈会上,素人作者和文学大家同场发言交流,引发人们的思考:在“人人都是讲述者”的当下,如何让更多人加入创作和分享?

“外卖诗人”王计兵、素人写作者王晚等亮相座谈会,带来一股泥土的芬芳。王计兵说,送餐途中遇到的二房东、地下室租客、与老婆吵架、形形色色的顾客等场景,都成了灵感源泉。王晚的《跑外卖:一个女骑手的世界》一书,来自她平视世界的体验,“我要做的,就是静静地和具体的人待着,一起体味他们遭受的一切。”

广东省作协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认为,素人写作或许比较粗糙直接,但恰恰写出了在流水线、铁皮屋的这些人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他们在生活的现场,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和挖掘第一手的东西,这种经验是有力量的。

素人写作何以拥有直抵人心的穿透力?其根本在于他们在书写真实的生命体验。“我既是一个严肃的文艺创作者,也应该算是新大众文艺的实践者、创作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莫言表示,无论是新大众文艺还是严肃文艺,都离不开与生活的深刻联结。新大众文艺若要真正被民众接纳和喜爱,原创性是关键。创作者必须与生活建立“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将百姓关切和社会热点作为创作焦点,真正做到与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此外,敏锐的“网感”也必不可少,这直接关系到作品能否获得更多点击量与阅读量。同时,他也呼吁AI开发者为AI生成内容添加不可去除的标识,使读者与用户能够轻松辨识,鼓励原创、推动文艺创新,让坚持原创的人感受到自身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在采风调研时了解到,一位基层文化工作者热爱创作,她平时想到什么就拿手机随时随地打字,用坏了7部手机。“新大众文艺现象其实是人民群众自我提升的主观意愿和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重要表现。”

微短剧是文化出海的“轻骑兵”。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视协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赵晖表示,微短剧依托源自民间的创作根基与突出的创新能力,构建起独具风格的叙事模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也认为,网络文学、网剧、网络游戏等新大众文艺表现形式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大众文艺应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载体。

当齐鲁文脉“撞”上数字浪潮,会带来什么变化?

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兼具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等多元形态,“文化富矿”为新大众文艺提供独特内核。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范玉刚现场发布了《新大众文艺研究报告》。目前,山东创作群体以自由撰稿人、基层从业者为主,省网络作协有会员275人,全省活跃作家近700人,50余人具有全国影响力。一批作品形成影响力,《参天》入选“新时代十年百部中国网络文学榜单”;《小阁老》获“探照灯好书”奖;《十日终焉》抖音话题播放量54亿次,IP开发涵盖动漫、影视,实体书销量破200万册;风御九秋《残袍》等出海,成为齐鲁文化海外传播载体。

来到蒲松龄故里,《聊斋志异》不可避免地成为座谈会上的热点。山东大学教授宁明认为,《聊斋志异》语言体现了传统文化和汉语表达的精华,雅俗共赏,对当前新大众文艺创作具有重要启示。山东大学教授王平认为,媒介技术变革让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段更丰富了,新大众文艺创作应该以更丰富的形式、更精湛的表现手法、更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文化桥梁。(记者 赵琳)

责任编辑: 张洁清
分享
上一篇: